科技创新  
 科研进展
 获奖成果
 科研论文
 在研项目
 发明专利
 审定标准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地 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电 话:0312-5915667

传 真:0312-5915666

邮 箱:zbs1103@163.com

网 址:http://www.hebppi.com

 
获奖成果
   
[省部级]河北平原区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更新时间 :2012-04-23  浏览次数:6825 次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持人:马峙英
参加人:李雁鸣、崔彦宏、段玲玲、郭进考、张小风、曹    刚、甄文超、肖    凯、薛世川、梁卫理、李科江、杨利华
                   李彦生、张月辰、胡春胜、张晋国、李存东、段会军、张书敏、贾秀领、李月华、张国印、郑桂茹、李瑞奇
                   苗洪芹、魏国树、刘俊峰、贾树龙、王月芬、董志平、崔彦生、周晓芬、彭正萍、张建恒、张凤路等
获奖时间:2009年  
授奖等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授奖部门:教育部
成果简介: 本成果项目来源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原课题名称:河北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编号2004BA520A07)。本项目经过研究,实现了以下技术指标: (1)系统研究明确了小麦超高产试验中品种、播期、密度、种植形式、水肥管理等因子效应,探明了河北平原节水条件下冬小麦超高产(亩产600 kg以上)的群体和个体生育动态、光合生产特性动态,以及对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动态,创建了节水条件下“缩距增行减水调肥”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连续2年创造河北省小麦高产纪录。 (2)针对河北平原区“重夏轻秋”、玉米产量偏低的问题,研究明确了玉米小麦品种搭配模式与接茬技术,以及夏玉米扩库、保源、促流高产技术途径,发掘了玉米品种的高产遗传潜力,创建了以挖掘夏玉米增产潜力为重点的小麦玉米均衡增产技术,并创造了亩产743.59 kg的夏玉米高产纪录和亩产1300 kg以上的小麦玉米两熟均衡高产纪录。 (3)针对河北平原区水资源匮乏、小麦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及普遍秸秆还田的生产特点,系统研究了作物品种、秸秆覆盖、种植方式、节水灌溉和肥料运筹等管理技术,建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玉米两熟水肥高效利用的关键指标及调控技术。 (4)针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生产条件下播种与壮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明确了秸秆粉碎、播种、施肥等作业机具关键部件的作业性能和农艺效果,研制出秸秆全粉碎玉米免耕播种机、双层施肥旋耕播种机等新型农机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实现了两季农机农艺技术的良好配套,使高产高效农艺技术得到高质量实施。 (5)针对河北平原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的光热水肥等资源特点和生产状况,就小麦玉米品种季节搭配、水分养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农机配套等高产单项技术进行优化和系统集成,创新了“山前平原区节水型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一体化技术”、“黑龙港地区小麦玉米两熟节水丰产一体化技术”、“冀东平原区小麦玉米两熟资源高效利用一体化技术”3套技术体系。 课题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2004-2006年在适宜地区进行了示范、推广,3年中小麦、玉米累计推广面积5599.2万亩,增产粮食281.4万吨,增加社会经济效益47.9亿元。 本研究成果适宜在河北平原区推广,适宜推广面积在2500万亩以上。如果在适宜推广区推广总面积的80%即2000万亩,增产量达到本课题研究过程中3年增产值的平均值(平均每季作物每亩增产50.3公斤),则每年可以增产粮食201.2万吨,对提高河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21 www.hebpp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版权所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电话:0312-5915667 传真:0312-5915666 地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网址:http://www.hebppi.com E-mail:zbs1103@163.com 冀ICP备2022014538号-1 技术支持:保定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