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科研进展
 获奖成果
 科研论文
 在研项目
 发明专利
 审定标准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地 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电 话:0312-5915667

传 真:0312-5915666

邮 箱:zbs1103@163.com

网 址:http://www.hebppi.com

 
获奖成果
   
[省部级]棉铃虫低龄幼虫天敌--中红侧沟茧蜂人工繁殖与利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2-04-23  浏览次数:5664 次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持人:潘文亮
参加人:王金耀、浑之英、陈红印、李建成、路子云、安建辉、张淑芬、李晓珍、赵聚莹、王月鸾、屈振刚、邵泽芸
                   王树英、徐江平
获奖时间:2005年 
授奖等级:河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授奖部门:河北省科技厅
成果简介:棉铃虫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棉花、番茄等作物的重大害虫。长期以来仍然以化学农药作为该害虫的主要防治手段,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引起的“3R”现象(即害虫的抗药性、药剂残毒及害虫的再猖獗)已明显显现出来,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虽然近几年转基因抗虫棉的出现为棉铃虫的防治提供了全新而有效的手段,但对于防治棉铃虫来说还远远不够,其他的替代措施如天敌昆虫的利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天敌昆虫的开发利用,相继对多种天敌昆虫开展了研究和利用工作,侧沟茧蜂属的天敌由于其寄生效率高而受到重视。1979年本项目组在进行农田昆虫天敌调查时首次在我国发现了一种棉铃虫低龄幼虫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并发现这种寄生蜂能控制当代棉铃虫的危害,通过鉴定证明该蜂为中国的新纪录昆虫种类。在以后的20余年中,对该寄生蜂的自然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人工大量繁殖技术、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田间释放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以下发现和创新:① 首次发现并鉴定了中国新记录昆虫中红侧沟茧蜂,并证明该蜂是棉铃虫的优势天敌;②摸清了中红侧沟茧蜂的自然发生规律,证明了该蜂具有兼性滞育特性,并能产生两种不同颜色的茧,即滞育茧(褐色)和非滞育茧(绿色);③经过研究,掌握了使中红侧沟茧蜂产生滞育茧的条件和使之解除滞育的方法,首创了周年性累积繁育滞育蜂茧,进行保存和按需择期解除滞育进行释放的技术,使该蜂具备了更强的商品属性;④在中红侧沟茧蜂的主要自然寄主中,筛选出了最佳繁蜂寄主粘虫,并创建了大批量繁殖粘虫的新技术;⑤建立了中红侧沟茧蜂人工繁育的工艺技术流程,达到了常年连续繁育的程度;⑥完善了释放中红侧沟茧蜂防治棉铃虫的田间应用技术,经多年大面积防治示范,防治棉铃虫效果达60%-70%,在棉铃虫中等发生年,可以替代化学防治;⑦我所申报的“中红侧沟茧蜂人工繁育方法”2004年3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0 1 09192.1)。
         2002-2004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及河北省部分地区释放中红侧沟茧蜂防治棉铃虫面积达到160000亩。
     
Copyright @ 2021 www.hebpp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版权所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电话:0312-5915667 传真:0312-5915666 地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网址:http://www.hebppi.com E-mail:zbs1103@163.com 冀ICP备2022014538号-1 技术支持:保定新网